牵牛鼻子,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熟知牛的习性的人都知道,如果你从后面赶牛,它会胡跑乱窜。如果扳牛角,拉脖子,它可能一动不动。惟有在牛鼻子上穿上绳子,你就可以毫不费时费力的让牛跟着你走。因此,人们常用牵住“牛鼻子”比喻抓住重点工作,找准关键部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这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牛鼻子”。日前,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调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时谈到,现在一些地方把牵住“牛鼻子”都挂在嘴上了,而“牛”原地不动,不干活、不出力,这还是不行。显然,牵住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关键是要解决好“牵”得住、动起来、能发力的问题。
“牵”得住,才能动起来
抓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是关键,作为一级党委,尤其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要深刻认识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党委负主体责任是党章规定的职责,党章总纲规定,各级党委要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党章第八章规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委领导下工作,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党委不抓谁抓?“一把手”不动谁动?只有各级党委“一把手”切实增强党性原则,牢记责任使命,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才是真正牵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牛鼻子”。
动起来,还要能发力
牵住“牛鼻子”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主动性的理性选择,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的能动作用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打赢这场持久战,就需要各级党组织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建立健全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包括党委(党组织)班子的集体责任、党委(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党委(党组织)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一岗双责”责任,各套班子党组织及各有关部门的具体责任,明确“谁来负责、怎样负责”的工作任务。各级党委(党组)要统筹谋划,主动作为,切实把党委主体责任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在制度建设中,要有效解决制定措施“空”、监督意识“淡”、责任追究“软”等问题,既能找准“七寸”,还要“攥紧拳头”。
能发力,还要“常”“长”为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作风建设如此,落实主体责任同样要“常”“长”为重、弛而不息。一方面要经常抓。将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思想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着力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政治业务素质。同时将主体责任落实贯穿到中心工作中去,常研究、常部署、常督促,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将反腐败要求有机、有效、有力地融入到党员教育、干部选任、经济建设等各项日常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另一方面要长期抓。坚持巩固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不断凝聚党心民心。要把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三转”作为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使纪检监察机关真正聚焦中心、干好主业。还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场持久战来打好,要保持制度建设和执行的连续性,努力克服短期思想、畏难情绪、弛而不息、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