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2017年3月17日全区廉政手机报

发布时间:2017-03-21 10:30 作者: 来源:

【廉政聚焦】

落实监督执纪规则   严格纪检干部管理

---------------

    为促进机关干部能够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强化内部管理,规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近日,横山区纪委监察局制定出台《横山区纪委监察局机关学习教育监督管理制度》,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规范学习教育。制度将中央、省、市、区会议、文件、领导讲话精神及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以及刑事法律、侦查、法律文书制作、优良家规家风等知识列为纪检干部学习的重点内容。制度规定每月上、中、下旬第一个星期五安排集体学习,主要通过观看电教片、邀请上级专家、委局领导和室(组)负责人轮流授课、座谈研讨等方式进行学习。制度要求各责任科室、每位干部年初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文章,严肃学习纪律,按时参加学习,不得迟到早退,各室主任、纪检组长要对本室(组)学习教育工作负责。

     严格监督管理。制度规定委局各室(组)要在纪委常委会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监督执纪工作中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案件审理、监督管理等工作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及省市相关实施细则执行。派驻纪检组要依据有关规定,对归口监督部门(单位)党的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监督执纪工作。制度同时还规定书记对干部学习教育监督管理工作负总责,副书记(局长)负重要领导责任,各常委、副局长负主要领导责任,各室(组)负责人负相关责任。对违规违纪的干部视情节轻重作出批评教育、约谈提醒、通报批评、岗位调整、党政纪处分。对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者,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注重考核运用。制度规定要对学习教育、监督管理工作从学习考勤、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知识测试、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将结果作为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并纳入纪检监察机关年度监督责任考核。

【政策法规】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

   (接上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未完待续)

【清风文苑】

        为何用“两袖清风”来形容为官清廉?

---------------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我们常常用“两袖清风”来形容为官清正廉洁,那么“两袖清风”和“廉洁”有什么关系呢?

“两袖清风”,《辞海》解释为“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那么,“两袖清风”为何被用来形容居官清廉呢?

古时穿衣,平民百姓的衣襟向右开,在腰间束带,随身携带的散碎东西可揣在怀里;官员多穿宽袍大袖,杂物可放于袖中。廉吏卸任后,两袖无钱,空空如也,只有清风充盈其间,故可用“两袖清风”来形容为官清廉,身边没有余财。如明朝吴应箕在《楼山堂集·忠烈杨琏传》写道:“入计时,止馀两袖清风,欲送其母归楚,至不能治装而去。”官至最后,送母还乡,竟然连件新衣服也做不起。又如明朝官员况钟,曾在苏州任十年知府,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离任赴京时,百姓纷纷自发以酒送行,他便作诗以记之:“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

提到“两袖清风”,就不得不说起明朝著名的廉吏于谦。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自幼聪颖过人,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都公谭纂》卷上载:

于少保(谦)尝为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其还京日,不持一物,人传其诗云:“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明代外吏入觐时,常常用绢帕、蘑菇、线香等为礼物,赠送给朝中要员,而这些物品皆派诸民间,势必会加重地方上百姓的负担。于谦在河南、山西巡抚任上,每次回京城议事都不曾带任何珍贵的物品。周围人问他为何不“遵循惯例”,他便作《入京》诗表明心志:自己惟愿不给百姓加重负担,宁可只带两袖清风入朝面圣。

到了清代,郑板桥在辞官回乡时,潍县百姓盛情挽留,他感动不已,画竹、题诗留赠:“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沈复在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中写道:“抵潼关甫三月,琢堂又升山左廉访,清风两袖”,寥寥数字,好友石琢堂为官清正的形象跃然纸上。

清风无形,盛德有形,“两袖清风”从最初形容人迎风翩立、两袖飘飘扬扬的潇洒姿态,到后来比喻清官廉吏的操守,既表达了百姓对清官的尊重爱戴,也让古代清官的铮铮风骨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扬中愈发动人。

【廉政漫画】

                   廉能正身

 

上一条:廉政手机报
下一条:廉政手机报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新闻热点

最新发布

关键字:
栏  目:
日  期:
范  围:
 

版权所有:中共榆林市横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榆林市横山区监察委员会
维护运行:横山区纪委网络信息中心

  陕公网安备 610823021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