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领导没有安排坚决不行。”“这条路不是修的好好的了,再说我们又从大老远的地方过来,就是想到咱们郝家桥学习参观……““不行……”我们走下了车,朝着吵嚷声走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哦,原来是一队党员领导干部从外面来到绥德郝家桥想参观学习,新修的道路暂未通车,他们想从这边快点到达目的地,正在和一位守路的大婶沟通。
“不能走!要是能走的话肯定会让你们过去,我们修路就是为了大家行走,只是暂时不行;再说了,我把你们放过去,领导就会处罚我,你们可别让我把一天四十元的饭碗给丢了。”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坚定的信念。这是一份责任,这更是一种使命。
周末和家人去郝家桥的路上发生的一幕,深触心灵。在过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习仲勋在郝家桥村开展全面调查研究工作,他们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耕地、治病、解决实际困难、宣传党中央的大生产运动,减租与减息、移民搬迁,发展农副业科学种田等政策,发现典型、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为全面推动分区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统战工作的发展,为分区52万军民服务。也就是在这里,培育了陕甘宁边区著名劳动英雄,优秀共产党员刘玉厚同志,其踊跃交粮、发展生产、帮助群众的先进事迹广为流传,在绥德分区,乃至陕甘宁边区号召,“人人学习刘玉厚,村村效仿郝家桥”劳动生产经验,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贡献了全部力量。在今天,我们一位普通的大婶,虽然工资很低,但她的那份责任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学习的精神,更是郝家桥精神。最后,大家虽掉头继续绕行,心中却豁然开朗;虽没有来到郝家桥,它的精神形象已在眼前……
来到郝家桥习仲勋、齐心等前辈们工作、生活过的窑洞前,我深切感受到前辈们在艰苦的岁月里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情景,顿感自身肩上有种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拿出当年革命前辈们奋斗精神,拿出郝家桥大婶的那份责任心,去做群众的贴心人、勤务兵,以此担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