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三等奖】守住勤廉,在第二阳春踏歌疾行

发布时间:2014-09-02 15:26 作者: 来源:

先前我总以为“勤廉”故事与我远隔万水千山,全然不知它其实就在我的身边,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的父亲(公公)雷建忠。他勤廉的故事多,筐装斗量都不过。

父亲于2003年任横山县史志办主任,上任前三年没有得到财政的拨款,但他安于“清贫”,独爱“寂寞”,勤奋敬业,默默奉献。在现如今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大环境中,磨练耐得下烦、静得下心、吃得了亏、坐的下来的毅力,总是顽强地推进工作,从不考虑自已的得失取予。父亲把工作看作对生命的完美诠释,责任和使命,让他的生命充满激情。正是这一份激情,换来了横山县老年研究和史志工作的累累硕果,也让他自己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

父亲文字积累很多,仅记录横山历史的工作笔记就有100余本,整理归并史志档案100余卷。任职九年间,他下基层无数次,对全县的602处遗址进行了考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这是父亲一贯的工作作风。为了推动事业的发展,他夜以继日,迎星送曙,默默苦干,推动了我县史志工作的发展,拓宽了横山史志的研究空间。他干活总以活计的进度为限,从不考虑吃饭时间已到与否。有时到了下午一二点钟,还不见回家吃中午饭。晚上七八点钟回家是常事,他非得把那活干完了,回来草草吃上几口,又回到他的那方天地,开始了他的写作和研究。和衣而眠、通宵达旦成了习惯,什么“独上高楼,灯火阑珊”,对于他而言也许只是可望不可即的奢遇。

父亲崇尚节俭,天性使然,他容不得暴殄天物,挥金如土。他不修边幅,厌恶奢华,一件衬衫穿上十年,一双北京布鞋也要补上二次,一辆二十来年的自行车,那是亦办亦家唯一的交通工具,那自奉的节俭是我们年轻人难以理解的。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几年来都是自己掏钱买药,家里人劝他,将医药费票据收藏,以后享受慢保医疗,他总是那一句话,“哪里顾上这些事情”。一次出差,在银川住院,医药费花了1600元,按医保规定,达不到2000元不予报销,结算时有人劝他出院时多开上400元药品,他坚决反对,说自己清廉一生,不想晚节不保。众人无奈,只好将就迎合他。任职九年来,父亲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呕心沥血,从无懈怠,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赢得了上级和群众的一致支持和普遍好评,也曾多次荣获省地方志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然而九年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地,他已频生华发。

如果说“九年能征战,九载和衣眠。天地一笼统,惟效太史公”是他在任时的真实写照,那么“壮怀抒往事,长征溯游踪。中国一志人,热血著鸿篇”则是他离岗后的真实印证。

父亲有轰轰烈烈的传奇故事,也不乏跌宕起伏的曲折经历。但在他身上,似乎汇聚了几千年来中国基层学者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憨厚质朴,敦诚善良,坚忍负重,乐天安命,与世无争。但耿介自持中又有几分固执迂腐,宽厚仁爱中又多一点妇孺情怀,嫉恶如仇中又有几分不近人情。2011年下半年,离岗后的父亲又拿出了当年“打冲锋”的劲头重新“上岗,而且三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将真情倾注于事业。本来还继续进行着横山的史志研究工作,但是他不要公家的办公室。移交了包括自己朋友捐助的善款和公家的全部办公用具。史志协会和老年学学会是个民间组织,县上从未有过资金注入,他谢绝为数不少单位为他提供办公场所的好意。自己租赁的房子十分简陋,内壁斑驳不堪,有朋友想给他义务整修,被他婉言谢绝,办公室里不愿意看到一件公物存在,他说,离岗了再用公家的东西不舒服。他从不为自己家事给组织添麻烦,即使是朋友支助的钱也要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2012年初,他应邀配合央视拍摄电视专题片,县委宣传部多次通知他报销费用他都没有去。离岗三年来,为了解决一些史志难题,完成省党史地方志系统大块头史志专著《横山兵事》,他总是自费出去调研考察。先后去上海、凤县、巴盟、五原、丰镇、张家口、通城等30多个城市查阅采访,建立工作联系点90多个,征集资料超过180万字。2013年暑天,他去济南考察一个早期烈士线索,查阅图书、档案,参观陵园,走访专家教授,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却住宿在一晚上30元小旅馆内。同年去湖南、湖北考察大顺军余部坚持斗争的历史、在清延绥巡抚刘厚基老家衡阳调查回民起义军史实以及去重庆江北区寻找横山起义的一个老战士时往返行程100多个小时,有一半时间都是在火车上站着度过。家里人心疼他,觉得不可思议,可这早已成他的“家常便饭”。他说过去花国家的钱是这样过来的,现在更加困难,更应该用好每一块钱,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作为老年学学会的会长,尊重赡养老人既是责任,又是考验。我奶奶已经严重痴呆,几年不知大小便,认不得人,而且愈演愈烈,以致瘫痪。孙子还小,需要我婆婆照顾。父亲每天早餐后,把奶奶推到办公楼下,再背上三楼,中午在单位为她做一顿饭,一口一口喂进去。下午再背下楼,推回去,往复无穷,风雨无阻。每天辅助奶奶洗漱、吃饭、方便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的写作研究环境如此不尽人意,也没能阻止他研究事业的演进。离岗后的父亲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里,没有人督促,没有人问讯,凭着一腔热血,守着一个勤廉,一篇篇评价很高的文章,一部部史志巨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有谁知道他干了多少个通宵?有谁知道他又透支了多少心血?他任劳任怨地坚守他钟爱的那一方天地,从来以成果论人生,当陷入沉静和焦虑时,一定是他的研究工作不顺利、进展受阻的时候;当他的脸上写满了陶醉的神情,仿佛是在看一出好戏或一幅好画的时候,一定是他成功喜悦的显现。他说:“工作和事业是自己的生命!”。他的诗句,“尘世忘机心,醮血写真纯。耳边天籁真,行为不拜金。观念先为公,清白写桔颂”,是他勤廉品性的真实映照。

父亲正科“官龄”24载。在他的工作生涯中,其悲剧的色彩远大于喜剧的因子,写他,我的笔不免多了几分沉重。我无意拔高他,也无意矫饰。我只想用我拙笨的笔和词不达意的文字如实记录,还时时怕他知道,阻碍我写他。如果把史志工作比做“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可以说父亲退职离岗也没离开过“战场”。为了给横山这个少史缺志的边远小县带来几许厚重,他艰苦奔波十余年,事业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台上台下,一如既往,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离岗后,他又挑起了史志协会和老年学会两个重担,在新的起跑线上,发起又一次“冲刺”!鼓舞他前行的豪言壮语,只是那句守住勤廉,在第二阳春踏歌疾行!

作为文化人,父亲小有名气,离岗后的他还身兼数职。他是中国经济写作研究会、中国国际大族谱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协、民协会员,诗词学会会员,业余兼职的副会长就有七八个,理事有十多个。他自我加压,担任着几个研究项目带头人的任务。离岗以后参加过二次西夏学国际研讨会,与同仁们自费租车遍走原陕甘宁边区29个县考察陕北革命斗争史。他的西夏学陕北部分、大顺李自成归宿史、陕北红军游击队历史、横山地区姓氏史的研究以及横山十余座古城考证等专题的研究等均具领先水平。读书写作,不治他业,生活贫苦,常常入不敷出,但是,他从不把知识看做谋求利益的手段。作为学者,他几乎每天伏案疾书,无论是行会里撰写文章,还是给不知名的乡村搞村史村志文化设施,或者为朋友作序写碑作传,每天做着很多很多的事情,他的看法多具权威性,故常有人给他赠礼的事情,也有人求他作文为自己或亲人美言几句,但他只信奉“公正公平,不因人而异;货不悖入,财不妄取”的古风,乡人所赠,一概不受,不合原则,一概不从。2012年,他义务为横山党建重点吴岔村搞村史和文化广场,为县佛协所在地石窑沟卧龙寺、道协所在地东阳搞规划,为大沽界景区撰碑文,他拒绝赠与,甚至拒绝参加他们的宴请。我家生活条件较差,四代人居住在两孔老窑洞里,论他的才识,要解决这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他却居贫自甘,从不言苦,总是把心思用在他的事业上。他常教导我们:“勤如春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贪似磨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父亲把离岗后的三年,看成他人生最愉快的经历。正是这种心态,他将滑过眉梢的日子紧紧握在手里,将行将消亡或早已消亡的历史细节抢救回来,将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感动整理出来,形成自己风格,使腐朽瞬间化为神奇,又将中心工作贯穿始终,从量到质达到飞跃,成果常常令人拍案叫绝。为了适应反腐倡廉,他编写了不少诗词警句,其中“奔马新世纪,甘当弼马温。不问诸侯事,服务为人民。人民若有难,汝愿作先行。评功授奖会,无需榜上名。切勿失前蹄,贪腐留骂名”,对我教育尤深。

作为一名史官,父亲的史志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几年来陆续出版发行了《横山兵事》(140万字)、《怀远夕照》(40万字)、《横山县军事志》(30万字)、《清进士王庆云集》(20万字)、《横山革命遗址》(20万字) 等十余部史志著作,待出版的史志著述达三百万字之多,仅今年前四个月撰写的文稿就有十多万字。父亲的著述虽说不尽是鸿篇巨著,阳春白雪,但从一个个片段里折射出他对岁月人生的思考与启迪、对社会的认知和看法以及他在风雨中始终负重前行的姿态。位卑未敢忘忧国,身为横山县老年史志协会老年学会会长的他,为全县老年和史志事业的健康发展,他仍然兢兢业业,为故园加分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是一位可敬的老干部,获得荣誉的可谓实至名归。

已过知命之年的父亲壮心不已,仍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在岗位上不懈奋斗。正是:堪忧资治无真言,敢效史祖著鸿篇。老牛倍知伏枥愧,千里奋蹄只等闲。他以史家的情怀,忘我的精神,感动着桑梓和人民;用严谨的态度,慎密的思维,记载着时代的精华;用人生的短笔,生命的热忱,书写着历史的长卷;用晶莹的汗水,纯洁的心田,照亮来者的征程。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勤奋工作视工作贡献为生命的人,一个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人,一个守贫乐道厮守精神家园的人,一个总是关心故园为我们诠释人生方向的人。其勤其廉,厉声喃语,殷殷教导,特别是那句“守住勤廉”,给我震撼,让我惭愧,令我自新,总让我咀嚼不已,给我方向和勇气,每每增加着我前行的动力!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新闻热点

最新发布

关键字:
栏  目:
日  期:
范  围:
 

版权所有:中共榆林市横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榆林市横山区监察委员会
维护运行:横山区纪委网络信息中心

  陕公网安备 610823021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