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古人的智慧道出了“劝说”的不同效果,对今人来讲,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良言相劝,起到的是警示明理的作用,能避免很多本来不该发生的事情。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挫折、迷茫困顿时,有人给你以劝慰,或许就给你增添了百倍信心、豁然开朗;当你与他人有了矛盾隔阂、苦恼无助时,有人给你以劝解,或许就会消除误会、心清气爽。工作中当你有缺点错误、愈走愈远时,有人给你以劝诫,或许就会引起你的警觉、迷途知返;当你有了不正确的念头、贪图钱财时,有人加以劝阻,或许就会帮助你筑牢防线、幡然醒悟。
“好言”相劝,往往是荣辱不分,是非不明。当你工作兢兢业业,追求上进时,有人劝你:“功高盖主、树大招风”,这是劝你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当你任职时间稍长,稍有抱怨时,有人劝你“不跑不送,原地不动”,这是劝你投机取巧、跑官要官;当你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时,有人劝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劝你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当你敢于直言,主持公道时,有人劝你:“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劝你放弃原则、随波逐流。
面对两种截然相反的“劝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是“宠辱不惊”,还是“心领神会”;是“坚守原则”,还是“混淆是非”。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有劝人和被人劝的经历,当自己劝说别人的时候,应该明是非、道良言、驳歪理,用正确的道理说服人,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当自己被别人劝说的时候,只要是对的,就应该虚心接受,引以为鉴;而对那些别有用心的“劝说”,则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不为所动,千万不要丧失了信念,被轻易“劝说”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