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高处不胜寒,功名不可恃

发布时间:2018-08-15 16:23 作者: 来源:

 

位高权重,即一个人的职位越高、功名越大,所获得的权力也越大,这时候人就变得越容易颐指气使、得意忘形,从而导致刚愎自用、唯我独尊,而此时的失败也如影随形,随时倾覆。曾国藩之所以受到许多伟人、名人之崇拜,就与他善守晚场有很大关系。

“声闻之美,可恃而不可恃”,意思是声名不错,可以谦逊的继续坚持,但不可做到有恃无恐,大肆宣誉! 这是曾国藩对功名的看法。在历史上,曾国藩可以称得上是晚清第一名臣,在为官上清正廉明,令朝政焕然一新;在为人处世上,他非常重视家风教育,弟兄五人,两个战死沙场,壮烈殉国,两个封侯拜相、位极人臣,还有一个隐居田园,不谙世事。曾国藩对家族的名望和声誉十分看重,为了保持家庭的名望和声誉,可以说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常言说,树大招风。由于家大业大势大,佩服者有之,嫉妒者有之,诋毁者亦有之。曾国藩就不止一次听说过对他们兄弟恶行的指责,他听了以后,不是有意隐瞒、秘而不宣,而是如实一一转告各位兄弟,或者直接责备,或者委婉相劝,希望他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曾国藩曾宽慰、告诫几个弟弟说:我们现在处于极好之时,家事有我一个人担当,你们就一心一意做个光明磊落、鬼服神钦的人。待到名声既出,信意既著,即使随便答言,也会无事不成。所以不必贪财,不必占便宜。可见曾国藩是把名誉和贪婪相联系的,贪婪的人,恶名加身;大度的人,清誉在外。一旦名声远扬,就可以不拘小节了。他的见识可谓高拔,甚至可以说有点狡猾,他把好名声看成人的立身之本,本应正,源要清,不可本末倒置。

因为名望所在,是非由此而生,赏罚由此而定。有一年冬天,朝廷中有一个叫金眉生的官员就被好几个人弹劾,结果家产被抄,妻儿半夜站在露天下,饱受风寒冰冻之苦。曾国藩说,难道这个金眉生果真万恶不赦吗?其实不过是名声不好,惩罚随之而来罢了。人言可畏,众口铄金,那些议论不知道从何而起,也不知道何时消退。众说纷纭、防不胜防。那些有才华的人,对那些无根无据的怀疑与诽谤,虽然恼怒,却还是全然不顾,结果诽谤一天比一天严重。那些有德行的人,因为这些无根无据的诽谤而深感恐惧,于是收敛下来认真反思,注重今后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结果诽谤不攻自破,谣言一天天平息下去。

曾国藩不停地反省自己: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曾国藩对兄弟们说:我身居高位,又获得了极高的虚名,时时刻刻都有倾覆的危险。通观古今人物,像我这样名大权重的人,能够保全善终是的人极为少见。因此我深深担忧在我全盛之时,不能庇护你们,到了我倾覆之时,或许还会连累你们。所以我只有在我没事的时候,时常用危祠苦语来劝诫你们,这样或许能够避免大灾大难啊!

大凡功成名就之人,名望愈高,愈是珍重这份荣誉。曾国藩过人之处在于,他对自己的名望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甚至根本就认为没有什么名望。他从自己至爱的兄弟们身上,看到了名望遮掩下的裂痕和隐患,由此及彼,别人会怎样就可想而知了。怀着这种深沉的认识和忧惧,曾国藩把这种感触不时传送到兄弟们身上。他鼓励劝勉他们为百姓多干实事,勿为名望所累,这才是曾家的光荣,阿兄的幸运。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新闻热点

最新发布

关键字:
栏  目:
日  期:
范  围:
 

版权所有:中共榆林市横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榆林市横山区监察委员会
维护运行:横山区纪委网络信息中心

  陕公网安备 610823021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