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之风,存在不同程度的滋生和蔓延。虽然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开展了专项的整治活动,但效果却不十分满意。这股奢靡之风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状
通过走访调研,大部分农村领导干部及群众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持反对态度,能够严格遵守操办婚丧事宜的有关规定,主张一切从简。但还有少部分干部群众认为因社会和环境因素、地方风俗和攀比心理造成的大操大办一时难以消除,具体体现如下:
(一)喜事越办越阔。每当节假日或农历双头日子,城里乡下总有青年男女择吉日结婚,迎亲动用多辆轿车,少则3--5辆,多则10辆以上。承办婚宴时,互相攀比,讲排场、比阔气,一酒席几十桌,一次收礼金达到20-30万元,数字可谓惊人。
(二)丧事越办越大。丧事大办,不但请“吹手”(民间乐队)从早吹到晚,而且亲朋好友来吊唁的少者百十人,多者近千人;丧礼少则200元,多则上千元;还送来纸人、纸马、纸轿、纸家电、纸轿车。送葬车辆少的3--5辆,多达数十辆,招摇过市,八面威风。
(三)其他表现。一些人把大操大办当做了一种“夸富”、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把它当成了一种敛财的手段,子女升学、满月、上梁、乔迁、开业等都变着法子办,导致大操大办屡屡出现,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庸俗和低调,全没了沾喜庆、祝吉祥的礼仪文明之风。
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危害
认真分析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助长了奢糜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由于婚丧嫁娶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在农村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风气,致使有些人认为现实社会就是这样的,即使在思想上认为不正确的东西,在行动上也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慢慢变得麻木不仁,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奢糜之风滋生。
(二)容易导致腐败,给政府廉政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在婚丧嫁娶中,有的为了躲避纪委部门的监督,虚报宴请规模,私下里搞花样变戏法,说到底就是为了填满自己的私欲,给一些人借机敛财、以权谋私提供了便利。我们知道,很多干部腐败都与请客送礼有关,不正常的人情消费不仅会助长这一歪风邪气,还会增加政府对干部廉政监督的难度。
(三)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由于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危害。结婚攀比,债台高筑。在农村有这样的顺口留:“彩电、冰箱、洗衣机,1万块钱见面礼,摄相机肩上扛,豪华轿车接新娘,乐队伴奏候筵席,没有10万你别想”。结婚的排场由此可见一般。为了争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结了婚闹离婚,妻离子散酿成悲剧的有之;为了讲排场,被逼无奈,铤而走险,未进洞房先入牢房者亦有之。
(四)影响了家庭关系和社会的生产与稳定。据调查,农村一户人家,红白喜事年支出约占年收入的近30%,倘若去掉家庭生活、生产的正常开支,一年辛苦劳作所剩无几,有的还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发展生产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和过重的人情债,不仅会导致家庭经济亏空,也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三、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形成原因分析
针对一些农村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必需从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入手,对症下药才能出实效。经过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导致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攀比心理作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过去有了较大提高。但一部分人思想还很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导致相互攀比、虚荣心作祟。婚丧嫁娶总喜欢讲排场,搞得热热闹闹,以显示自己的价值。调查中发现,有的家庭明明经济比较困难,无力大操大办,但碍于情面,还是到处借钱铺底请客,到头来是得不偿失。
(二)补偿心理所趋。由于人情风越刮越盛,人情债越积越多,一些人认为原来随出去的礼金太多,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是自己吃亏,更有的人不惜刻意在生活中“制造”各种值得庆贺的事,以达到收回礼金的目的。
(三)敛财心理作怪。一少部分人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或手中的权力,为别人办了一些事情,落下不少人情,因此借婚丧嫁娶为名达到敛财的目的。
(四)监管不力所致。在一些农村、偏远地方,虽制定了关于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规定,但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到位,有些党员干部遇事变着花样操办以逃避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治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对策和建议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现实的原因,在治理上应该坚持引导与规范、破旧与立新相结合的原则,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一)强化宣传教育,形成新事新办的舆论氛围。加大开展 “反对大操大办,树立文明新风”的宣传教育活动力度,利用宣传栏、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营造强烈的宣传氛围,引导居民对不正常的人情消费现象展开讨论,用身边人、身边事宣传人情网越结越大的危害和遇事简办的好处。对那些敛财心理作祟、遇事大操大办的行为要进行无情的揭露,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应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大操大办可耻、新事新办光荣”的强烈舆论氛围。
(二)坚持制度约束,倡导文明健康的交往方式。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如定边县纪委制定: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职工在操办婚丧事宜时的各种铺张浪费及公车私用行为,严格控制婚丧事请客范围、酒席规模和用车数量,对婚娶、丧葬用品市场严格管理,倡导“光盘行动”。对于村级婚丧嫁娶,实行报告制度,建立镇村监管网络,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订村规民约,达到约束的目的。
(三)加大曝光查处力度,以儆效尤。对于农村婚丧嫁娶的现象,难监管、监管难的现象,多开通群众举报的渠道,对发现的问题事件,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曝光。对于领导干部及群众违反廉政规定及相关规定的,要严肃作出处理,并全社会范围予以通报。
(四)加大监管力度,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
近年来,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之所以滋生蔓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少数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监管不及时。要彻底铲除这种不正之风,就必须加重干部监督,严查党员干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对于一经发现有大操大办给予严肃处理,特别要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相关要求,坚决抵制“四风”现象,使每个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五)坚持全民动员,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面对婚丧嫁娶工作复杂、任务艰巨,需动员全社会相关部门的发挥职能作用,如团县委、妇联、工会重点做好妇女、青年的思想工作,教育青年带头移风易俗,倡导集体婚礼、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民政局严把丧葬改革关,大力提倡建立公墓。工商、政法部门积极配合,坚决取缔从事封建迷信用品的业户,严厉打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县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要抓好典型,搞好宣传,县文明办要把移风易俗活动同文明村、文明单位的评比结合起来,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