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导读】
1、廉政聚焦:横山区纪委“四管齐下”助力脱贫攻坚
2、政策法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续)
3、清廉家风:苏轼铭砚教子
4、廉政漫画:崇廉拒腐 清白做人 干净做事
-------------------
【廉政聚焦】
横山区纪委“四管齐下”助力脱贫攻坚
-------------------
今年以来,横山区纪委准确把握职能定位,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迅速将监督执纪问责的重心向扶贫领域倾斜,采取四项举措,切实为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拓宽信访渠道,扩展线索来源。今年以来,区纪委以区委巡察为契机,通过“二维码微信公众投诉平台”、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电话12388、“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举报专区”、党风政风监督举报热线、区纪委监察局网站、网络舆情等平台,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同时,充分利用巡察督查活动,扩展问题线索来源,制定出台了《涉及“三个助力”违纪问题实名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在区内各类媒体和各乡镇公开了扶贫脱贫领域违纪问题有奖举报电话,并设有专门宣传牌公布举报电话;建立单独线索受理台帐,由专人负责管理,及时登记优先处置。截止目前,区纪委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69件,已全部分流处置。
坚持问题导向,剑指扶贫领域。结合“三个助力”工作,区委成立了五个巡察督查组,集中对10个镇(办事处)党(工)委开展专项巡察,同时承担所有乡镇精准扶贫专项督查工作,重点督查各镇(办事处)在精准扶贫识别、工程项目、惠民资金、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及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套取、冒领、截留、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进行重点督查,实现全程全面监督检查,督促责任落实。截至目前,在督查检查中共发现问题线索31件,已全部分流处置。
强化专项检查,发挥震慑作用。区纪委成立7个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专项督查组。重点对近三年来扶贫领域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对涉及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坚持“零容忍”,对相关问题线索优先处置、优先办理,快查快结、顶格处理,典型案件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持续保持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对扶贫领域纪律审查情况定期上报、定期汇总,对查处不力、工作滞后的,严肃追责问责。
严肃责任追究,强化通报曝光。修订完善了《横山区精准脱贫责任追究办法》,严肃责任追究,对脱贫攻坚中整改不力,发生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乡镇、部门、单位,实行“一案双查”,在追究当事人责任的同时,还要追究领导责任。同时,加强扶贫领域典型问题的通报曝光力度,对典型问题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今年以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集中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问题2期,运用第一种形态组织处理23人,立案审查7件,结案4件,党政纪处分5人。
【政策法规】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
(接上期)
十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
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健全不当用权问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决不能违规干预司法。
营造党内民主监督环境,畅通党内民主监督渠道。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增强监督意识,既履行监督责任,又接受各方面监督。
党内监督必须突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自觉检查和及时纠正在行使权力、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可以行使的权力按规则正确行使,该由上级组织行使的权力下级组织不能行使,该由领导班子集体行使的权力班子成员个人不能擅自行使,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决不能行使。
对涉及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对党员反映的问题,任何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不准隐瞒不报、拖延不办。涉及所反映问题的领导干部应该回避,不准干预或插手组织调查。
党员、干部反映他人的问题,应该出于党性,通过党内正常渠道实名进行,不准散布小道消息,不准散发匿名信,不准诬告陷害等。对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的党员,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准打击报复,不准擅自进行追查,不准采取调离工作岗位、降格使用等惩罚措施。
坚持授权者要负责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强化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和滥用。
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必须依纪依法进行。纪检监察、司法机关严格依纪依法按程序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调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自行决定或受指使对党员、干部采取非法调查手段。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追究纪律和法律责任。
【清廉家风】
苏轼铭砚教子
-------------------
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长子苏迈被朝廷任命为饶州德兴县尉。分别之际,苏轼将一方石砚赠予苏迈,并于砚底以遒劲楷书铭诗一首:“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迈砚铭》)期望他不忘初心,善始善终,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官。此诗共四句,句句有真义。
对于苏迈这样初入仕途的年轻官员,若想有一番作为,以上报国家,下安黎民,没有过硬的内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苏轼希望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圣贤之道为方向和标杆尤为重要。“进道”的意志越坚定,毅力越顽强,达到如饥似渴的程度,圣贤就越接近你,从而厚德载物,海纳百川。
哲人有言,艺无止境,学海无涯。只有一意精进,锲而不舍,以势如破竹的气概,才能突飞猛进,产生石破天惊之效果。苏轼希望苏迈通过自警自励,锐意进取,达到“日日新,又日新”的境界。
作为基层官员,主要工作就是和百姓打交道。在做这些工作时,要心存善念,体恤民苦,时刻不忘“常思予”。内心常存一份“予”的仁心和善念,百姓则安居乐业。百姓安,天下安。
刑狱诉讼,审结案件,是地方官另一个基本的工作内容。苏轼教育苏迈,生命是宝贵和脆弱的,撰写判决公文决定的是一个人的命运,要慎之又慎,既不能让有罪之人逍遥法外,也不能冤枉好人,因此在执法办案中要有人性关爱之心
苏轼以诗铭砚,用心可谓良苦。苏迈只要动笔,必先问砚,就会记起父亲的勉励与期望。苏迈没有让他的父亲失望,他公而为民,政绩卓著,两袖清风,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戴,时人自发地建造苏堂纪念他。《德兴县志》这样记载苏迈:“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苏轼也不无欣慰地对友人说:“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
后来,苏迈辞去官职,担负起照顾一家老小生活的重担。看着儿子渐渐多起来的白发,苏轼心疼不已。在离开惠州前往海南之际,苏轼再次以文训子,殷切希望苏迈由年轻时的头角峥嵘慢慢归于云淡风轻、宁静平和。淡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只有真正做到“慎言语,节饮食,晏寝早起”,以淡泊之心,对待世上纷争之事,才能达到静以修身的境界。
教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形式之繁数不胜数,经典之作浩如烟海,但主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善、向上。苏轼以砚教子,虽只区区二十八字,其所包含的内容却很深广,字里行间,涌动的都是正能量和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骨肉亲情。那出自肺腑的真诚,令每一个读者深深感动。以此教子,何事不成?以此铭世,必泽及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