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像往常每个月的第一天一样,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城南镇莲峰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道绪、主任林品法和纪检小组长谢东雪三人,早早就来到社区的党风政风行风监测点,等候社区居民前来反映问题。谢东雪一边耐心地听着居民王秀莺关于社区内某酒家由于烟囱设计不合理而影响周边群众生活的反映,一边认真地进行记录。这一天,是城南镇莲峰社区监测点的接待日,相似的场景也出现在蕉城区其他社区的监测点上。
制度先行
2008年4月,蕉城区纪委、监察局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方位了解掌握社情民意,使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全区16个乡镇(街道)和涉及群众工作相对较广的教育、人事、工商、交警等4个部门设立20个党风政风行风监测站。监测站下设监测点,在全区307个村(社区)和4个部门对应管理的退休教师协会、退休干部协会、消费者协会、驾驶员协会中,共设立监测点311个。各个站点共配备监测员563名,乡镇(街道)主要以纪检监察干部为主,并聘请一些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监测员;村(社区)主要以村级纪检小组长和村监会成员为主。此外,该区还采取设立“蕉城民生热线”、开展组织评议督查、实施明察暗访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打造出一个立体式、上下联动的党风政风行风监测体系,形成一张社情民意的监测网。
运行伊始,蕉城区就出台相关制度,对监测站点监测的重点内容、运作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在监测的内容上,除了监测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干部的作风问题,更有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诸如劳动中用电问题、危房改造问题,甚至小到身份证不符、窨井盖丢失、路灯不亮等问题。在运作方法上,首先由各监测点监测员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向监测站上报,再由监测站汇总后上报区纪委纠风室,然后由纠风室对收集到的社区民意进行汇总、分解,责成并督促有关单位做出整改,将整改情况向各监测站点反馈,最后由监测点人员回复群众。同时,蕉城区纪委、监察局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分析,对一些具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敏感问题,以呈阅件和信息快报的形式呈报区委、区政府,并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提供决策参考。
贵在坚持
“我是这里的常客了,平时遇到问题都会向监测员反映,他们就会帮助我们协调解决。”莲峰社区居民王秀莺告诉笔者,“社区路灯不亮、饮水困难、卫生差等问题逐一得到解决,拉近了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
莲峰社区纪检小组长、监测点负责人谢东雪说,他们社区每个月的第一天都会开展一次接待活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收集群众反映的大事小情,并帮助协调解决。除了开展现场接访外,他们还在社区内设立信箱、公布联系电话等,广泛收集社情民意。
城南镇纪委书记汤翠玉介绍道:“这项工作贵在坚持!通过点上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汇总至站上来,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群众所想所需。不仅畅通了群众的诉求渠道,化解了矛盾纠纷,而且也使我们开展党风政风行风工作有了‘风向标’,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
“设立‘三风’监测站点,最广泛地收集社情民意,这是区纪委、监察局践行群众路线的一项有益探索。”蕉城区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范良庄感慨地说,通过打造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监测体系,不仅调动了群众参与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有的放矢,还能及时将基层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覆盖全区的331个监测站点,就是我们收集社情民意的一张网,而这张网正发挥着反映社情民意、解决群众诉求、纠正不正之风等作用。”蕉城区纪委主要领导介绍。
据统计,自“三风” 监测站点成立以来,蕉城区纪委纠风室已收集涉及机关作风、服务态度、环境污染、移民安置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520个,由各监测站点一线直接解决960个,督促区直相关部门整改500多个,转上级纠风部门协调解决6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