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柄双刃剑。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必须长期接受的根本性考验。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没有善待权力。所以,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掌好权、用好权,善待手中的权力。否则,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滥用手中的权力,不仅损害集体或他人的利益,也会使自己走向腐败的深渊不能自拔,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领导干部该如何善待手中的权力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共产党人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赋予的,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利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人民尽心,为发展尽力,为事业尽责。目前,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把它当作是自己谋利的工具,追求权力不择手段,使用权力无所顾忌,将权力常常置于制度的“笼子”之外,极大的损害了人民群众和集体的利益,腐败随之而生。所以,权力的掌舵者,必须要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才能从主观上杜绝腐败。在基层政府,奉行党管一切的原则,党委书记手中掌握着基层政府最大、对多的权力,且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是直接面对群众,所以,党委书记手中的权力能否正确使用,将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能否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保障,也是抵御腐败的第一道防线。
其次,加强思想教育,消除私心杂念。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任何腐败行为都是由于思想教育放松导致的,是私心杂念在左右权力的行使,所以,作为党委书记要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党章》《公务员法》《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现实生活中的焦裕禄、郑培民等先进模范和先进事迹,也要从各种贪污腐败案件中加强自我警示教育,深知领导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廉洁自律和党性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杜绝把“公权力”变成“私权力”,在思想上筑起防腐拒变的铜墙铁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再次,坚决纠正权力滥用行为,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一定要把笼子扎牢、扎紧,不能在权力的行使中出现制度之内的错位、缺位和制度之外的越位,否则,就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制度上,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一定要清晰明确,丁是丁卯是卯,绝不能含糊不清,否则,就会在工作中出现混乱和扯皮现象,就会出现权力的错位、缺位。作为权力的行使者,领导干部一定要分清自己的权限,不是自己行使的权力范围,坚决不越位使用权力。作为党委书记,在规范自身权力运行的同时,一定要分配、监督好各位领导的权力行使,对出现滥用权力的行为要坚决纠正,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
第四,将权力晒在阳光之下,接受群众监督。世上没有绝对的权力,权力必须要受到监督。现实生活中,很多典型腐败案件的发生,归结到一点,就是在这些地区和部门出现了对权力监督的真空,当执权者手中的权力不受约束的时候,腐败也就随之产生了。权力一旦脱离监督,就会恶性膨胀,往往以权力行为者个人的好恶为标准实施权力行为。目前,监督机关在权力监督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盲点和盲区。所以,除了监督机关监督外,还要加强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将权力公布于众,使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不“越轨”,不“漏监”、“虚监”和“弱监”,不出现监督“空白区”,避免“越轨”弄权现象的发生,产生腐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腐败分子在受到法律的严惩时感叹到:如果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有人能够说一说,拽一拽衣袖提醒自己,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甚至埋怨监督机关对自己的监督和约束不够。
第五,厘清权力清单,在为权力“瘦身”的同时,要给权力做好“健身”运动,提高权力使用效率。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制定常用的行政权力清单,每一个事项要明确办理流程、办理领导和干部、办理时限以及法定依据、实施主体等等,同时要简政放权,起到减少路障和走弯路的作用。但仅仅在“瘦身”上下功夫还远远不够,要“瘦身”更要“健身”,要有配套措施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升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转变政府职能,做到依法行政、高效行政、廉洁行政才是其最终目的。
总之,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不辜负党的重托,不辜负人民群众的厚望,使用好自己手中的这把权力“宝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