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国纪检监察报:透明阳光才能唱好"重头戏”

发布时间:2014-03-26 10:23 作者: 来源: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延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重申“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强调要“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两会一闭幕,北京市各部门、各区县的2014年预算情况就晒在网上,呈请群众“围观”,收获点赞纷纷。

北京市的这次预算公开,力度之大、程度之深,近年少有。从市直部门、各区县,直到各街道办,可以说是一竿子插到底,基层预算情况一览无余;不仅有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的项目,还有商品和服务支出这些细致入微的项目,乃至群众最关心的人均工资福利情况等等。这告诉我们,北京市对透明阳光唱好预算公开这出重头戏拿出了实际行动。

透明预算是改革关键环节。每一分公帑都姓公,既是公家的,就必须公用,进而必须公开。事实上,把财政预算放进玻璃屋里,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仅是国际通例,还是被反复证明了的反腐良药。当然,光公开不行,还得让人看懂。一些地方的预算表格犹如天书,连专业人士都不明就里。这次北京的预算条分缕析,情况说明也通俗易懂,展现出更多的诚意与开放的态度。

当然,透明只是手段,让监督的阳光照射进来,更好地把钱花好,才是目的。阳光的照射,有折射,好比批评的意见;也有反射,就是有效的反馈与沟通。政府部门只有勇于接受批评、包容不同声音,并及时回应,才算掌握了阳光财政的民主深意。这次北京市各区县公开预算,有媒体根据公示的“工资福利总支出”和“在职人数”等数据,自行推算出“有的街道办人均工资福利21万”,引起不小的舆情波澜。数小时后,相关部门就作出澄清,原来街道管辖的社工、协管员的工资福利支出也包括在“工资福利总支出”中,但其人数不在“在职人数”内。误读,就此画上了休止符。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政府与群众良性的双向互动吗?

有了阳光互动,很多误会、猜想,自然会化解于无形。网上一度热炒公务员的“工资低、福利高”,这使得不管是公务员工资的合理适度增长还是养老双轨制的循序渐进改革,都面临不小的舆论压力。如果把一切都放在桌面上,又有什么样的谣言能够存活,又有什么样的共识无法达成?

以此来审视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北京这一嗓子吊得便颇有韵味——要想唱好改革这出戏,就要搭台公演,坦诚接受观众的挑剔甚至喝倒彩,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和票友。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新闻热点

最新发布

关键字:
栏  目:
日  期:
范  围:
 

版权所有:中共榆林市横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榆林市横山区监察委员会
维护运行:横山区纪委网络信息中心

  陕公网安备 610823021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