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三等奖】变形记

发布时间:2014-09-02 15:11 作者: 来源:

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腐败,一系列和“公”字挂钩的腐败,正在反腐倡廉的劲风吹拂之上演着一场场变形记。

公车之车牌

2008年我刚参加工作,一天突然遇到一个在政法系统工作的同学,他在单位开车着,一辆银灰色的越野车。

过了不久同学开的车样子还是那个样子,不过成了一辆制式警车,我问道:“换车了?”同学答道:“没有,换户了,换成警用户了?”我不禁疑惑道:“为何换户?”同学笑道:“警车出去方便。”我心里琢磨道,怎么方便?同学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道:“警车走也方便、停也方便,而且没有违章,上高速不收费。”“哦,原来警车有如此多的特权,怪不得,呵呵,警车好啊,警车好!”我附和道。

朋友开的这辆警车果然是畅通无阻,超速行驶,随便停车,从来没有挨过罚单,受过处罚,面子果然不小。

今年再遇到这个朋友,开的车好像还是那辆越野,不过警用制式的标志好像都没有了,我问道:“怎么换车了还是?”朋友一脸苦笑道:“车户又换回来了?”我问道为何?答曰:“现在公车治理这么严格,警车出去太招眼了。”我说:“警车不是有那么多的好处嘛,换成普通车户不是太可惜了吗?”答曰:“这是利弊取舍的问题,过去用警车牌照是利大于弊,走哪随心所欲,不用担心。现在用警车牌是弊大于利,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手握摄像机,警车太招摇,太敏感,搞不好就被监督部门监督,被群众举报,这也是平衡利弊之考量啊。”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从普通车辆变成警用车辆,再从警用车辆变回普通车辆,这不是简单的一次回归,而是特权的一种制约和被动退出的现实表现。

公宴之酒瓶

单位办公室的邻居张三是某单位的领导,是个好酒之人,这在酒文化盛行的陕北来说很正常。每天有没有饭局,有没有酒喝,是关系到领导混的“好与坏”的一个简单评价标准。

经过观察,我发现张三混的还不错,每天下午是必有饭局,中午饭局也是零星不断,偶尔中午回到办公室也会酒气汹汹。

由于是邻居,有时会到张三办公室坐坐,一日中午张三喝酒后我好奇的问道:“张局,这好酒和不好酒有什么区别?”张三笑而答曰:“酒其实就是一个载体,酒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反映的是请客人的“门户”,体现的是被请人的“面子”,请什么人喝什么酒,这里面文化深了,酒喝好了,事也就好办了,你说这好酒和不好酒区别大不大?。”我本意在问酒之口味,没想到张三却给了我另一番解读。

一段时间忽然没见张三到单位上班,我以为出差去了,听同事说,张三住院了,原来张三经常去的某大酒店查出了假酒,张三喜欢喝的那个品牌的高档酒全部都是假酒,是用低档劣质酒装在高档酒的瓶子里。张三这一年三百六十天,不知道喝了多少瓶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假酒,事情一曝光,张三便病倒了。

    张三出院了,虽并没有退出酒场,不过似乎吃饭喝酒的次数少了。我一天问道:“张局,最近酒场又流行什么品牌的酒?”张三叹曰:“现在风声紧了,吃饭喝酒都要注意了,请客的人也少了,被请也要注意场合了,你没看到新闻上天天曝光的违反八项规定的案子了,为这些事受处理划不着啊!”我笑问道“彻底不喝了?”张三神秘的说道:“那倒也没有,饭局能推的就推,实在推不掉的,就得选择地方了。喝酒吗,我们都改喝矿泉水了。”“矿泉水?”我疑惑道。张三笑曰:“你懂的。”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我终于想通了,原来是换酒瓶了,这酒过去是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才体面,现在是“低调奢华有内涵”才安全。喝酒的“面子”被赋予在了酒瓶上,喝酒的“安全”也被赋予在了酒瓶上,所以才有了这一番折腾。

公务之打印

王总的打印门市很小,地段也并不好,如果是陌生人的话可能找半天也未必能找到,不过王总的生意似乎很好,打印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给我这个印象的原因还有门市上那抽屉放的一塌厚厚的账本,都是各个单位的打印记录。

一个小打印门市生意再好能挣多少钱?我对此不屑一顾,不过那次年终结账的时候却让我瞠目结舌,一张纸一元,全部是单面打印,单位一年的打印费用总共下来是两万多元。这让习惯了上学时打印八九分钱一张纸的我听到有些吃惊,怎么这么贵啊?更让我疑惑的是为什么生意还这么好呢?

和王总熟悉了之后,我向王总打听起了生意经:“为什么现在单位都有打印机和打印人员了,还有这么多单位都要到你的门市来打印?”王总神秘的说到:“资源。”“资源?”我疑惑道。“什么资源?”“一是人脉资源,这你懂得;二是材料资源,这得感谢咱们机关这么多的文山会海和各种运动,你看,我们的电脑上有各种活动会议和宣传现成的材料,稍稍修改就能用,到我这各单位是资源共享,你抄抄我,我抄抄你,这不工作省心省力嘛。与其说我这是打印门市,还不如说是你们的公共秘书啊。”王总很自信的说到。“就没单位嫌你这打印贵?”我追问道。“呵呵,公家的钱。”王总一笑置之。

后来因为单位的打印设备越来越齐全了,上面各种规定的出台,去王总那打印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一般性的公文都在单位打印室打印了,很久没去过王总的打印门市和见过王总了。

今年的一天,偶然遇到了王总,他让我去他的门市坐坐,将我领进一间临街的门市,光鲜亮丽的,与过去那个门市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问道:“王总这是换地方了?”“不换不行啊,过去靠单位生意已经足够了,现在这形势,过去那一套不行了,我这资源作用不大了,公家在我这的打印业务量越来越少了,我也要好好走群众路线喽,否则门市是开不下去了。”王总无奈的说到。

王总的生意场从小角落搬到了大闹市,王总的生意经从“官方路线”念到“群众路线”,这是市场的变化但也不光是市场的变化。

一场场变形的故事,演绎着“公”和“私”的划界,特权和监督的较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改变,从畏惧不敢到自觉不愿,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但我相信更多的变形记会继续上演。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新闻热点

最新发布

关键字:
栏  目:
日  期:
范  围:
 

版权所有:中共榆林市横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榆林市横山区监察委员会
维护运行:横山区纪委网络信息中心

  陕公网安备 610823021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