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家风与后世的兴衰

发布时间:2020-10-28 09:53 作者:高瑜 来源:横山区档案馆

原始社会,人们以狩猎为生,那时候的人虽有自私但没有贪念,因为一旦肉食分配不公就会有人被饿死,要是群体成员减少到没有足够围剿猎物的人力时,就会大大影响狩猎的效果,要是没有足够的食物作为保障,那么这个群体就会自然灭亡。以后随着狩猎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产品逐渐有了剩余,产品一旦有了剩余,有人就产生了“多占有”的想法,这种想法就是“贪念”。这种贪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的充溢,日渐膨胀,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深恶痛疾的“贪污腐败”。

前不久,在榆林大剧院观看了由榆林市纪检委举办的警示教育图片展。上至省委书记赵正永,下至单位会计出纳,人数之多,贪资之大让人触目惊心。走出展厅后,在为赫赫反腐成果拍手叫好的同时我的心也有些许的沉重:这些人大多出身寒门,靠百倍的勤奋和超常的智慧,靠兢兢业业的工作,拼搏多少年,最终出类拔萃,走向了令人仰慕的位置,而最终由于一个“贪”字,一下子由天堂跌入地狱,落得个一无所有的结局,这种人生的归宿很是让人惋惜。看着每一张憔悴、悲凉、绝望的面孔,我不由想到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良好的家风家规对于家庭成员和后世子孙非常重要,是薪火相传、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甚至安邦定国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每个《家谱》里都有祖规家训,这些祖规家训反应出来的思想就是家风。而遗憾的是今天大多数的祖规家训只是以一种形式化的存在,形成的过程也比较随意,内容大多数是一些套话,根本不像古时候的祖规家训,在制定的过程中非常谨慎严谨,往往要聚众族人反复推敲、商议、再商议,最后才排版定格。一旦形成,那就基本是家族里的一部法律,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谁都不敢轻易冒犯,家长或者族长有时候竟有处置族人生命的权力。

历史上很多有地位有身份的人特别注重自家的家风建设,著名的有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可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郑氏规范》和宋朝宰相蔡京的祖规家训了。

浦江孝义门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在《郑氏规范》的制约下,这个大家族同居共食达三百五十年,最多的时候,有三千多人和睦生活在一起。

朱元璋看重郑氏家族孝义治家,耕读为本的家规家法,在明代的法律中竟引入了不少《郑氏规范》的内容。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并在此后屡受旌表的郑氏家族,因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郑氏规范》共计一百六十八条,内容详实丰富,汇聚了郑氏家族数代人思想道德素质的精华。《规范》里关于清正廉洁贪赃枉法的内容最为严格:“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者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族人若不服从,将被告到官府,会受到不孝之罪的处决。

正是在这条规范的制约下,郑氏十世同居两个半世纪,族人不敢私藏一文钱一尺帛,元武宗旌表它为“义门”。文嗣堂弟文融主持家政时,定立族规五十八条,管理更严格,元朝政府因而豁免该族的赋役。到了明朝,郑家已有几百口人,有人进入政界。郑濂以粮长到南京,朱元璋召见,询问他治家方法,表现出对这个家族的浓厚兴趣。胡惟庸案发之后,牵连到郑家,郑濂、郑湜兄弟争相赴狱。朱元璋知道后说,如此仁让的家庭,不会出叛逆,不用审问了,不仅没有治罪还进一步任用郑湜为左参议。当东宫缺官时,明朝任命郑济为春坊左庶子,征白衣郑沂为礼部尚书,郑傒清吴友如绘《郑氏义门》出任御史。建文帝朱允炆给郑家题写"孝义家"匾,到明宪宗时重新表彰郑氏为孝义之门。

至明代,郑氏有四十七人官位显赫,最高礼部尚书。令人惊叹的是,这么长时间里,郑氏子孙没有一个因贪污被罢官。

我们再看看宋代奸相蔡京的祖规家训。

蔡京,北宋先后四任宰相连任十七年,也是个著名的书法家,与苏、黄、米共称为北宋四大家。但蔡京是个臭名昭著的奸臣,被称为“六贼之首”。此人善于投机,玩弄权术。他的家训也被世人唾弃:“见利忘义,至于兄弟为参商,父子为秦越,暮年即家为府,营进之徒,举及其门,输货僮吏得美官,弃纪纲法度为虚器,患失之心无所不至,根株结盘,牢不可脱。”——真是龌龊不齿到了极点。

最后蔡京在宋钦宗时,被贬岭南,途中虽然身怀巨资,却百姓无一给他卖东西吃,最终饿死于潭州。他的家人也落得了树倒猢狲散的结果……

家训家规不仅存在于家族之中,有些知名学府也有自己的家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哈佛家训》:哈佛大学被誉为高等学府王冠上的宝石,三百多年间,先后培养出八位美国总统、四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三十二位普利策奖获得者,以及数以百计的世界级财富精英,为商界、政界、学术界及科学界贡献了无数成功人士和时代巨子。哈佛大学之所以能有如此宏大的成就,是与《哈佛家训》分不开的,这本书从人生哲理、品德培养、杰出本领、人性弱点、学会在学习中自我选择,自我塑造等各个方面,汇聚了三百年最顶级的教育理念和哈佛家训精华,为莘莘学子的成长创立了至尚无比的成长理念。

自古清白无遗祸,从来贪争有后殃。国家原政协副主席苏荣,中纪委公开通报苏荣案情时曾披露,呈现出家族式腐败,全家几乎全部卷入其中。家人中总计十余人涉案,其中苏荣之妻于丽芳卷入最深,苏荣妻兄于平安涉巨额索贿也遭调查,并于2015年3月自杀身亡。

索贿受贿,贪赃枉法,只是一时的风光,代价是一生的牢狱。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曾主政榆林多少年,可谓威震八方,权倾一时,正是由于“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念落了个身败名裂,身陷囹圄的下场。

毛泽东主席一世清廉,八十高龄的大国领袖竟穿着补着补丁的裤子,在接见尼克松总统的时候,有人建议他换一条新的,以防外国人耻笑,毛主席竟说:“没事,我一直坐着,他们看不见。”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身为一品要员,他的清贫说来有很多人还不相信,靠借钱生活,竟因攒不够回家的路费多少年不能回家。

他们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们守望清贫一生却被后人称颂千秋,为我们竖立了良好的为官楷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党中央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下反腐,可有一部分人仍然在揣着侥幸心理在顶风违纪,大贪特贪,毫不收手,直至高墙内才后悔不已。甘肃省兰州市委原常委张国一,面对镜头泪流满面,他说他的泪水代表四种心情,一是伤感的泪,二是思念的泪,三是悔恨的泪,四是恐惧的泪——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此时的情真语切会有多少人同情?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我们不仅要要克服自己的贪欲,守住自己,还要注重家风教育。特别是在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实现了曾经“日益向往的美好生活”后,我们每个官员更应该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确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幸福观”,把握正确的人生导向,从郑氏家族和无数仁人贤士甘于清贫、为官为民的高尚情操中得到启迪,洗涤贪欲的灵魂,为你,为你的后人。

上一条:廉洁当自律
下一条:记一件小事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新闻热点

最新发布

关键字:
栏  目:
日  期:
范  围:
 

版权所有:中共榆林市横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榆林市横山区监察委员会
维护运行:横山区纪委网络信息中心

  陕公网安备 610823021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