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城市是个小县城,虽没有千年古都的那份古典气息,但却有“塞上明珠”这一广泛的赞誉;虽没有海滨城镇的怡然之景,但它的风俗人情也绝不逊色于代代相传的文化古城。黄土高原孕育的这颗明珠愈发显露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说到清廉,我要讲一个关于李元清老人的故事。老人名叫李元清,1944年2月出生于神木县万镇镇西豆峪村,是个名副其实的淳朴农村人。他从事教学工作数十年,培育出的高材生数不胜数,而且多次被评为市级、县级模范教师。
一日,李元清正在办公室里整理学校建设方案,忽然走廊外响起一阵踢踢踏踏的脚步声,接着门被一把推开,进来一个黑黝黝的男人。那男人满身泥土,踩着一双开了口的破胶鞋,头顶耷拉着一顶破草帽,似乎受不了它主人的汗味,差点要掉下来。最令人诧异的是,这样一个衣着褴褛的男人,手里竟紧紧攥着一个黑的发亮的大皮包。见李校长满脸疑惑的瞅着他,那男人狠狠地关上门,喘着粗气,却始终不吐出一句话。
“你不是给学校搬运工具的那个三轮车、、、、、、”。“对对,我、、、我是、、、、、、”见校长认得他,他激动得不知所措。“那你先坐吧,有什么事慢慢说。”“李校长,我今天来这儿也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这点儿心意,您得收下啊。”那男人拿出身后的黑皮包,示意李校长收下。李校长顿时明白了,面色微嗔,拒不接受。“李校长啊,您得可怜可怜我啊,我家穷得叮当响,家里有几口子等着养活,我实在不想让我家娃将来和我一样受苦,处处遭人嫌弃,我、、、我想让他念书啊,校长、、、您可怜可怜我吧,我、、、我都快没活法了、、、、”那男人抹了一把眼泪,不断向校长乞求,校长毕竟是性情中人,听了他的一番话后,眼眶闪闪发亮,说道:“我知道你实在很难,但也不能把辛苦挣了大半年的票子往我这儿送啊,这要让别人听见了,我还怎么做人,我实在不能帮你,校长也有校长的难处啊,我不收你的钱,你走吧。”“不行啊,校长,我娃实在是不能不念书啊,你不知道,娃每天看着那些背着书包的、、、、娃、、、娃想念书啊、、、校长、、、校长,求你了、、、校长、、、”。男人蹲在墙角抱着头哽咽。“你这种情况我也见过不少,校长的心也是肉做的啊,你起来,你娃的事我会想办法的,但钱我绝对不收,你拿回去给娃买点儿好吃的。”男人倏地站起来,紧紧握住校长的手,不停地抽泣、、、、、、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关注国内外新闻,关注中央颁布的各种法案,百家讲坛之类的文化历史节目他每期必看,经过时代的考验与历练,他俨然蜕变成一位通古博今,擅长教化的“文化老人”。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社会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