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读《梁家河》有感

发布时间:2018-07-17 09:53 作者: 来源: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足有七年,是当年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的艰苦岁月,锻炼了他铁一般的信仰;七年的艰苦岁月,磨炼了他百折不挠的意志;七年的艰苦岁月,培养了他一心为民的群众情怀。

 读了《梁家河》,满满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怀,坚韧不拔、为民造福的精神,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品格……

学习梁家河,学习习近平同志坚韧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格。文革时期,习仲勋同志受到错误的批判,影响了子女的入团入党,习近平百折不饶,写了八次入团申请,成为共青团员;写了十次入党申请书,积极向组织靠拢,最终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学习梁家河,学习习近平同志平易近人的风格。习近平在北京长大,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里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都非常艰苦。插队期间,他住的地方成了梁家河村的中心,乡亲们来串门,谈天说地,他融进了梁家河,是梁家河的一分子。

学习梁家河,学习习近平同志爱看书、追求真理的品质。总书记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想尽办法借到书,用自制的煤油灯看书至深夜,直到把脸熏黑,吐出的痰成了黑色。这让我们今天的人们有些惭愧,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挑灯夜读呢?习近平同志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学习梁家河,学习习近平同志真抓实干的精神。在消极等待和为民办事之间,他选择了为民办事。为了给梁家河打坝,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干成了梁家河祖祖辈辈不敢想、不敢干的事情。而今,坝地仍然是梁家河最好、平整的土地,这是梁家河人民的一笔财富,也是习近平真抓实干的鉴证。他还带领梁家河人民建立了沼气池、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房,搞活了梁家河的经济。习近平带领梁家河人民挖了一口甜水井,如今人民还在饮用,让乡亲们念念不忘,难以忘怀,真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梁家河》的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我们接受灵魂洗礼,加强党性修养的好教材。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以习近平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坚守本色,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争朝夕认真工作,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新闻热点

最新发布

关键字:
栏  目:
日  期:
范  围:
 

版权所有:中共榆林市横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榆林市横山区监察委员会
维护运行:横山区纪委网络信息中心

  陕公网安备 610823021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