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问题由来已久,彻底解决“四风”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四风”问题的表现形式上、产生问题的原因上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上多一些主动因素,揭开“四风”问题的“隐身衣”,让其无所遁形,从根本上消除其生存的土壤。下面,我就四风“隐身衣”问题谈以下几点粗浅看法和意见建议:
一、四风问题“隐身衣”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公款报销,门类繁多
在此类问题中,主要存在以下五种形式:一是化整为零。就是将大额消费分开报账,“降低”消费金额,既容易操作,又不易发现;二是化零为整。就是将平时的小额消费集中报账,不是一事一结,而是阶段性结账,既使检查人员无法核查事实,又可以“浑水摸鱼”,虚列支出;三是调换核算科目。就是将超出预算的招待费在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或者其他公务消费中支出;四是拆分消费。就是将烟酒类单独集中购买,既降低消费金额,又能规避相关规定;五是延期结账。就是先消费,待检查后再结账。
(二)舌尖腐败,旧瓶新酒
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各类接待不得摆放高档烟酒。但是,令不行禁不止,大吃大喝由“地上”转为“地下”,具体表现为:旧酒瓶装新酒,低档酒瓶装高档酒,甚至装在纯净水瓶里;旧烟盒装新烟,低档烟盒装高档烟,甚至用餐巾纸盒装。有的为了掩人耳目,将公款吃喝从大酒店转到边远僻静的小饭馆、私人会所或者家里。
(三)私车公用,另类腐败
公车专项治理以来,公车私用现象得到明显遏制,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一些苗头性、倾向性新问题正在凸现,进而演变为“私车公用”,而且成为新的腐败点,看似上下班都开自己的车,但是外出游玩,油费、维修费、过路费、审验费和罚款等支出都由单位承担。
(四)滥发补贴,巧立名目
有的单位以“加班补助”、“误餐补助”等方式,在节假日突击普发补助,无论是否真加班、真误餐,干部职工一律享有,有的单位甚至按照高于工作日3倍的标准进行发放补助。有的单位以各种检查考核、评比达标为幌子,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滥发补助,同时,被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又以此为借口,滥发奖金和补助。
(五)收送礼金、花样翻新
有些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喜庆、乔迁履新等事宜大操大办,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今天这儿安排一拨儿,明天那儿招待一伙儿,降低招待规模,同时,也有只收礼不办酒席的,客人送完礼金后,发个红包让吃个便饭;有些领导干部提前过节,“中秋的日子端午办”,有的提前十天半月,更有甚者提前一个月,“神不知、鬼不觉”,安全顺利过节。
(六)官商搭背,隐形经商
有些企业老板与领导建立特殊关系后,先不直接给领导送钱,只要领导的近亲或同学在公司挂职,不用上班拿高薪、坐专车,家里费用开支一切解决妥当。更有领导的亲戚朋友从领导手里直接承包项目,合同和发票上均写的亲戚朋友好友的名字,领导的名字始终不在资料中显示,最后达成权钱交易、互惠互利。
(七)清理办公用房,换汤不换药
当前,各级各部门正在开展清理整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假清理”、“假整改”、“假腾退”的现象。有些领导干部在办公室门上悬挂“调研员”、“文印室”、“资料室”等几个门牌,虚增了用房面积;有的一个办公室摆放多套桌椅,伪装成多人一起办公;还有的将房屋分割后,给一个领导配设一个会议室或者会客室,实则办公用房面积没有改变。
二、产生四风问题“隐身衣”的原因
(一)学习不深入,党性不够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缺乏对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这是政治理论不成熟的具体表现。有的领导干部理论与实践隔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不能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不具备用邓小平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上的成熟是党员干部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只有在理论上分清是非,才能做到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二)改造主观世界不够自觉主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自于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党性锻炼。近些年,有些领导干部口头上也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但实际上存在着重前者轻后者,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减弱了,对自己要求放松了,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群众工作经验缺乏,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有的领导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为群众想得少、做得少。
三、治理四风问题“隐身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纪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群众观念、法纪观念和廉洁奉公意识,自觉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身体力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切实解决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强化四风问题措施落实。一是狠抓现有制度落实。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上级党委作风建设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二是开展单位制度清理和修订,建立健全上下班纪律、公务用车管理、公务接待、财务管理、效能建设等制度,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三是针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惩戒制度,特别要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公车私用、大操大办等重点建章立制,并随着“四风”问题的变异及时跟进。四是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实现权力透明运行。要厘清权力清单,加大权力公开力度,对公开的真实性、时效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效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五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信访网,接受“四风”举报,增加线索来源。建立“四风”案件举报和查处奖惩制度,凡是举报“四风”问题一经查实的给予一定奖励,出现“四风”案件有案不查,有案不报,瞒案压案的,给予严惩。
(三)健全四风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监督作用。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纪律监督、人大机关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机关资金监督的相对独立权,使之善于从中发现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群众网上网下信访举报受理、查处、反馈机制,强化网络舆情收集和研判;实行实名举报奖励和对举报人保护制度,鼓励群众举报。三是强化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对权力运行过程全公开,打造透明党委、阳光政府。四是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检查。将作风建设检查常态化,特别注重采用暗访方式整治“四风”,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是建立整风排查追究制度,防止作风排查走形式、走过场、避重就轻,明查暗访不深入等情况发生。
(四)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四风”问题的产生,一般问题出在基层,但根源往往在上层,因此,要通过深化改革,铲除滋生“四风”的土壤和条件。一是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人和选作风好的人,坚持实绩导向,重品行、重作风、重实绩、重公论,真正把那些作风建设中表现突出,敢于创新、工作积极、作风务实、业绩显著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真正做到不以GDP论英雄,探索建立以项目多少论政绩为以项目质量论政绩,凡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违背群众意愿做表面文章,做劳民伤财之事的党员干部,坚决不予提拔任用,涉嫌违反“四风”的,坚决予以查处。二是实行作风考察制度,将干部作风状况纳入干部考察范围,拓展考察空间,对其工作圈、生活圈全面考察,并实行干部作风考察预告制,鼓励群众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监督、举报。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消除“四风”滋生土壤。要建立健全机构运转保障机制,对贫困落后县区机构正常运转实行保障,所需资金采用转移支付方式解决,建立起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保障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外,其他事项改由市场配置;改革项目审批办法,实行项目宏观统筹和专家充分认证和参与决策机制;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和审计,开展“跑部钱进”专项治理。四是探索实行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示制度,先从新提任干部公示起,稳步向上推进。。(作者系横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